建立预测的计算模型,为保障短波通信电路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,建立的方法主要依据ITU-R P.533-7。首先进行传播路径的判别,进而进行频率预测,后建立计算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比对,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。频率预测部分摒弃了 ITU-R P.533-7中的全球预测方法,采用了对我国来说较为准确的亚大方法。
天波是指经电离层反射而传播的波,亦称电离层波。电离层是太阳辐射构成的,一年四季乃至每时每刻太阳照射的强弱都在变化,因此各地电离层的情况各有所异。电离层的电离条件不断变化,使通过天波传播的短波信道并不稳定,它实质上是一种时变的色散信道。短波信道的路径衰耗、时延散布、大气噪声和干扰等均随时间、地点、季节、昼夜以及频率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。因此,在短波通信中,为了保障通信可靠性,有必要对每一个具体的通信电路进行天波频率及传播衰减的预测。本文就是在ITU-R P.533-7推荐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短波天波传播衰减的计算模型,并将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比对后进行了软件仿线 天波传播路径的判别
主要靠电离层的反射进行远距离的传播,电离层是分层的,其范围大约从地球表面上空50 km处一直延伸到2 000 km左右,按照电子浓度的分布情况,电离层通常分3层,由下向上分别称为D层、E层和F层。白天,F层还可细分为F1层和F2层,F2层位于地面上空220 km以上,对短波通信起主要作用。短波天波传播路径主要依靠E层及F2层的反射来确定。
在短波通信的收发点位置确定以后,依靠E层及F2层反射的少跳数由式(1)确定。
欲建立可靠的短波通信,不能在短波频段内任意选择一个频率。在给定距离和方向的路径上,在一定时间内短波通信只能用一个有限的频带,对于长时间 的短波通信电路,通常需要几种频率以便在不同的时间内供选用。当考虑了主要的影响天波传播的传播条件后,可以对短波通信的工作频率加以预测。由于天波传 播条件随太阳黑子数目的多少而变化,因此可以把太阳黑子数作为短波传播的重要变化因素,驳接爪以确定太阳黑子值及小值条件下经E层和F2层传播的“极限频 率曲线”。极限频率曲线小时的变化曲线,用这些曲线可以确定正常传播条件下的可用工作频带(即MUF)。 工作频率的选择一般应不高于MUF,当依靠F2层反射时,工作频率选择为0.85MUF,当依靠E层反射时,工作频率选择为MUF,这是由于E层 比较稳定。
E层可用频率按参考文献[1]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预测,其计算公式如下:
预测F2层的可用频率需要进行两个重要参数的预测, 即F2层的临界频率f0F2及F2层3 000 km传输因子M(3 000)F2的预测, 此两个参数的计算模型( 对于我国一般采用亚大方法模型) 的经验系数由电离层探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。F2层可用频率由下式确定:
为了判断是依靠E层还是F2层传播,需进行E层截止频率的计算,当工作频率小于E层截止频率时,认为该频率因被E层截止而不存在F2层传播模式,E层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为:
如果认为短波系统是闭合传输系统,由发射机输出开始,到接收机输入结束,则线路总损耗为自由空间损耗、电离层损耗、地面反射损耗、高于MUF损耗、极区损耗及其他损耗构成。
各接收点的场强进行功率叠加, 可以计算求得等效的合成场强, 其计算公式为:
信号场强减去接收点合成场强, 即:
为了验证模型计算的准确度,将本文的天波传播衰减计算软件与参考文献[4]中提供的结果进行了比对。由于参考文献[4]中没有各路径的合成场强 及总衰减的的数据,因此主要对计算过程中的主要数据进行比较,计算过程中各参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,如频率、各路径损耗计算结果的吻合,驳接爪完全可以保障两者 终衰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。
参考文献[4]中列举的一条具体电路:发射点经纬度(112.78,35.08),接收点经纬度(113.99,33.08),时间为2004年5月11时,收发射天线 MHz,太阳黑子数量40。模型计算与文献比对的结果如表1所示。
由于工作频率7 MHz大于E层的遮蔽频率,所以电波穿透E层,依靠F2电离层来进行反射,故只对F2层各模式的损耗进行计算,驳接爪模型计算与文献比对的结果如表2所示。
本文利用参考文献[2]建议标准对7 000 km以内的短波天波传播衰减建立了计算模型,模型仿线]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。天波计算过程表明,频率预测的准确度与电离层探测归纳的经 验系数有着很大的关系。另外,本文计算的衰减是相对于自由空间的衰减,如欲计算基本传输损耗,还要加上自由空间的损耗。
[4] 邮电部北京设计院.电信工程设计手册-短波通信[M].北京:人民邮电出版社,1991.
以上信息由泰州江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整理编辑,了解更多驳接爪,泳池玻璃夹,栏杆立柱信息请访问http://www.tzjh.net